敦刻尔克 读后感

前段时间看了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电影,整个影片下来是一片非常平静的感觉,有三条线,飞行员,船长和撤退的士兵。我当时还在跟我老爸说,英国这么有名如诺兰的大导演,竟然去将一部耻辱性的事件拍成了一部电影。有什么意义呢?为了票房或者是纪念?好像都不是。何况电影中,背景音乐是如此平静,看不出波澜壮阔,也许只有飞行员击落斯图卡的时候才会振奋一下。
后来,我想深入了解一下敦刻尔克这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,是什么让诺兰去拍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呢。
看完敦刻尔克这本书后,我发现我以前的理解真的是狭隘无比。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要属拉姆齐了,这位整个“发电机行动“的执行者,在差不多短短10天的时间里,撤走了盟军33万4千多人,其中还有10万法国士兵,对拉姆齐这个团队的组织能力和英国人的执行能力简直佩服。这期间要研究在哪里撤退(我们后来都知道是敦刻尔克),整个航海路径,与海军空军总部的配合。
而英法联军从马奇诺防线往西北方向撤退,都是井井有条,虽然各部队的通讯一直都不畅通,甚至瘫痪,但他们并不是一味的撤退,而是边撤边打,其中当然还有比利时的部队。敦刻尔克的海滩长达30英里,在这么长的海滩上组织防线,有序进行撤退,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。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船接不到人这个问题,派往敦刻尔克组织撤退的岸勤部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也成就了伟大的功绩。
当比利时部队投降的时候,蒙哥马利将军率领3个师在1天多的时间完成了长达2英里的补防。也许正是由于此时显示出来的能力,才有了后面北非战场上,与隆美尔的对决。
敦刻尔克撤退回到英国的陆军部队,不但没有收到任何嘲讽,反而接收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,甚至拥挤到火车站为士兵们送吃的。发动机行动结束后,来自各地无数的赞美信飘到了拉姆齐手中,为他的功劳给予莫大的赞赏。敦刻尔克成功的撤退,不仅仅是保留了后来诺曼底登陆的战斗力,更重要的是,鼓舞了整个英国的战斗士气,为不列颠空战顽强不屈打下了民众基础。
整个发电机行动体现了英国人的组织,领导能力,和全民的素质,临危不乱,保护盟友等等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