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止标识与打断标识

如今的信息流流行一种无限滚动的方式,导致人们永远无法看到底,从而也就产生了信息焦虑。而以前书本是不会这样的,因为到处都是停止标识,比如一个章节的结尾,小区的大门,报纸的框框等等。

而打断标识则是总在打断人们的思路,比如进入app后,弹出的广告,青少年模式的提示,进入帮卡界面返回时提示的拒绝提示等等。操作者不小心或者抱着试试的心理进入了帮卡界面,也许只是为了看看有哪些银行,但是返回的时候,app就会提示“真的不帮卡了吗”的确认,虽然只是点一下就能完成的操作,但是却打断了我们的思路,因为我们预期是返回后会直接进入主界面,但实际情况却不是。这就好像说话或者思考的时候,不停被人打断,插话。同样会导致人的焦虑,同样也是一种不尊重。

而这些显然跟地域、盈利模式等是强关联的。国内现在app都是广告模式,谁的广告多,谁就能销售出去,就能赚钱。而不是专利和技术壁垒,因为法律很难保护弱者。所以app的作者们总是想让人观看更多的信息。而国外的app虽然也没有停止表示,但很少出现打断标识。

希望app作者们能善用停止标识和打断标识,从而让app的体验更加流程顺滑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