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觉得楼主一直陷入了一个误区,一直认为“乐毅自己认为可以灭齐,而燕国可以安然无事”,其实你说的乐毅当然是知道的,弱燕如何才能将身边的强国干掉,而且自己又能在其中发展起来呢?这就是将齐国最后当然火种全部集中起来,然后围而不灭,在这个围的时间里,化齐。
何谓化齐?相必不用多费唇舌了。
鄙以为乐毅能称作名将,堪比卫秧,同时为后人所尊崇,并不是因为他打的那几场仗。而是他将弱燕发展成为强燕的毅力和决心,以及他在化齐的时间里所做的策略。
大家可以设想一下,假设自己是弱燕的总理,一仗击溃强大敌手,然后应该怎么做。如果把齐国所有城池全部占领了,其他五国必定不会袖手旁观了,肯定会趁燕国没有消化齐国之前就出手了。那么乐毅此时就很有谋略了,围而不灭。其他五国不敢轻举妄动,而自己又可以消化齐国的资源来强燕。我表示,如果没有乐毅的先例,99.99%的人都想不到这么高明的策略。
再设想一下,如果给乐毅的时间不是4年,而是围10年,那燕国将会得到齐国多少资源?那时谁敢小觑燕国。
不要说燕国士兵士气如何如何等等,凭乐毅的军事才能,在北面练兵10年的人脉和基础,就不会出现士气低落的现象,就算有,也不至于被田单冲出来。士气后来变低,是因为换帅的原因啊,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了。那个年代不像如今,那时候带兵,下面的将领都是认人帅的。
最后的结果,大家也清楚,燕昭王只撑了4年,所以弱燕依然没有变强,而强齐却变弱了。历史无法改变,历史的发展远比小说更精彩。但有些故事有些人却留传了下来,比如乐毅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