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万精英移民,触痛宪法软肋

千万精英移民,触痛宪法软肋
2014-04-08 23:59
来源: 
博客
作者: 颜昌海

“你移了么?”不知何时起,移民成了餐桌和聚会上无法回避的话题,声浪逐天。据官媒报道,截至2013年,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.3万人。201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人在中国拥有约33万亿元的资产,其中2.8万亿转移至海外。调查还发现,近70%的中国被访者认为,环境、医疗水平等因素成为他们移民的重要原因。而香港、美国和加拿大成为海外资产转移目的地主要集中地。此新闻迅速引发网友广泛热议,有网友调侃道:“不是说好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再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呢?先富起来的特么全移民了?!”

新世纪十年,中国经济高歌猛进,成就了迅速壮大的富人阶层,但社会的不安全感、群体对钱权的狂热追逐以及教育体制的严重失败,让此时的他国,似乎成为逃离的最好方向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《全球政治与安全》报告显示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。中国外海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,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。如今,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,一个集体感受是,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。

越来越多的人,以奋斗的名义,以未来的名义,而选择了移民。原本应该是一个社会支柱的财富和知识精英,纷纷选择远走他乡。他们带走的,不仅有他们自身数十年发展所累积的智识和财富,更严重地说,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走了这个社会的灵魂,带走了那种激励个体奋发向上并努力改造社会的精神。

有这样一句描述青岛的老板们移民的话:“青岛10个老板中有3个已经移民,有4个在移民的路上,还有3个打算移民。”有超过58%的投资移民表示:子女教育是他们移民的首要原因。相对于国外,国内的孩子整天在重复做一些他并不感兴趣的计算题,整天处于压抑中。学校和老师根本不教他们如何做人,只是一味地学习。从小在各种辅导班和学习作业的压迫下,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可贵的创造力。而移民们希望他们的孩子移民后可以去探寻到内心的自由度,而不是急功近利,中国的教育体制缺乏人性化的考虑,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课外办学习班,提前讲后面的课;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教育亚文化的影响下,过早学会察言观色,说一些违心的场面话;他们希望这一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无法改变的悲哀,不要再将它延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。比如,在国外读大学,学习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压力,可以分出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

一方面,外籍学校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,更注重对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。西方式教育更倾向于把孩子教育成感情丰富,而且能够学会真实表达真实的个人,而并非一味强调某些功课的应试成绩,这种不那么急功近利的教育,更容易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、快乐的童年。另一方面,在国外,比如在新西兰,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免费教育,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,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请学生贷款,以后再免息偿还,即便一个孩子读到博士,他也可以领取不低于正常工薪阶层的薪资,就是说他即使是依靠读书深造,都能养活自己。

大多数移民国外的企业家,很多都是喜欢上了国外的一种生活环境,更是为了在国外“养老”。比如食品质量、空气质量等都比国内要高。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部分富豪的一块心病,比如:关于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和关于地沟油的新闻屡禁不止。另一方面,国外的医疗体系更完善,很多有钱人愿意花钱买健康。国外的医疗体系比国内要好,这个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。

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人曾说其选择移民的原因:一、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,你想投的他不让,他让投的不挣钱;二、各种税费太高;三、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,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,太没有安全感了。另外,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,很多都是要人际关系来解决,隐形的东西太多。为了做成一笔生意,除了要在正常竞争秩序上劳心费神以外,还要另外动多少歪脑筋,才能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。如果相关政策能够更加完善,保护企业家的切身利益,竞争机制更加透明,减少潜规则带来的不安全感,谁又愿意背井离乡?

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,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,他们要追求安全感。也许他们都很热爱这个国家,也想在发财后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,但渴望这个时代能尽快进行体制变革,给很多致富试图思源的人创造更适宜生存的阳光、空气、温度和水。移民到了国外,可以享受到更为安全的保护,无论是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行业,资产相对来说,比较安全。

还有一个原因:很多人都有的“私有欲”,但是,这个想法在国内无法实现。比如想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,譬如土地、房子。在国内,是无法满足个人的这种“私有欲”的。“房子说到底是租的,土地也只有使用权。个人是没有财富的完全支配权的,因为,都是公有的。

通过移民后的身份转变,很多老板在不放弃中国的挣钱机会的同时,还能获得在发达国家的种种好处。比如,在拿到发达国家的身份以后,来去很多国家可以免签证。获得外国国籍,或者拿到绿卡,对于富人们来说,也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出入各国的方式。相比中国护照的18个免签国家,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的免签数量分别为125个、120个、122个。许多移居美国只为持有绿卡、以便自由往返美中两国的大陆新移民,数年后,都十分自然地希望申请加入美国国籍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美国护照享有的全球最高礼遇免签证前往世界150多个国家。华人有旅游、探亲、商务需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在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和地区名单附上。与此相反的是,目前持中国护照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甚至包括归属中国特区的香港、澳门等地,都要申请签证或入境许可。

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,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。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,大约为20∶1。这意味着,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、工作体面、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。也许,甚至焦点不在于”精英“或其”综合的理性“,而是,他们的离去,带走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技术、能量、财富,乃至变革中再出发的信心。另一个庞大的数字是:自1978年以来,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,仅27.5万人回国。流出海外的78.5万青年才俊,相当于30所北大、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。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,谁掌握了人才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。要想留住精英人才,关键在于留住他们的心,根本在于共建一个公平、正义、诚信、法制的生存环境。只有”软实力“强大了,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。

据海外报导,”数百万中国企业主都试图从自己的企业中抽资,然后将资金转移到美国、加拿大或者欧洲。他们担心中国政府在遭遇危急情况时,不尊重他们的财产所有权“。中国私企纷纷将资金转移海外,有的全家移民,势头有增无减。这是因为当局仍坚持”消灭私有制“”消灭剥削“的目标,搞国进民退;私企怕被共产、被掠夺。振兴中国经济必须促进私企发展,推动私有化。

从历史上看,中国大陆当局一直把资本家、资产阶级视为剥削阶级、异己的力量、革命的物件。前些年刚出现私人企业时,他们的车牌是黑色的,与国企截然不同。中国大陆官员歧视、排挤私企,众所周知。

早在1950年代初,中国大陆的”社会改造运动“就威力无穷。报纸上充满”到底啥人养活了啥人?“的大讨论,因为官方已经掌控了全部媒体,所以结论很一致: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,资本家是剥削者、寄生虫,光荣属于体力劳动者,共产党、共青团是先进组织,于是大家争当先进。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全是是这套理论。青年人首先”觉悟“,回家做父母工作,很多业主在舆论、家庭的压力下只得跟上潮流,把资产交给了政府。官方通过”公私合营“把全国所有私人企业,包括土地、房产、资金全都收归国有,把私营全部变成国营。为了稳定,当局开始答应给业主按年发定息,很快食言而肥,停止发放定息,资本家成了批判对象,用骗局掠夺了他们的产业。资本家的这段辛酸史,现在大陆没人能够公开发表记述,评论,甚至文艺作品都不写这一段。而这种掠夺、抢劫行为一直被当局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(改造),是一种”光荣“。这样的”光荣史“现在还清清楚楚写在大学、中学的教科书中。

进入21世纪,中国经济又出现了一次”国进民退“。国有企业挤垮了不少的民营企业,这实际上是1950年代”公私合营“的翻版。只是更加隐蔽而已,说明当局对私营企业仍然保持对立的情绪,保持着最终消灭私有制的追求。

回顾历史,观察现实,私营企业家智商并不低,他们自然会想到,当局是否会再次发动”社会主义改造“,再搞”公私合营“,掠夺他们的财产。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,把资金向海外转移,开始移民。私企的外逃,必然阻碍中国经济成长。

经济发展离不开二个要素:一是人力资源,二是资金。现在这两项都在外逃,当局如果不改弦更张,大陆经济不久将进入寒冷的冬天。

中国大陆60多年的历史,清晰地展示,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成千上万的国营企业解体、破产;但是私营企业却蓬勃发展。这说明,私人企业,私有财产,是现代社会的基石,宪法应该给予充分地保障。中国大陆的宪法必须修改,以适应现代社会潮流,保障私人企业,安心在大陆发展产业。

中国大陆1949年后的四部宪法,都明确规定了国营(有)经济处于领导或主导地位。这些宪法中也论述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推行社会主义革命,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,最终消灭私有制。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,中国要实现发展私营经济必须得变动宪法。

现行宪法多次出现”社会主义“,意味着仍然要坚持公有为主体,国有企业为主导,挤压、排斥私有企业,消灭私有制。有专家曾在《南方周末》发文提出修订法律,对不同所有制财产”同等保护“提出了对宪法的修改意见,认为宪法中规定的”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,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”是不妥当的,应加以修改,以体现对公有制和私有制进行同等保护。为了支持私营经济而建议修改宪法,当局应引起重视并开展广泛的讨论。

现在已经移民或正在移民的人,都是现阶段中国的精英。无论哪个国家,精英流失,绝非流出地之福,但是,要想遏制这种移民潮,唯一的办法,就是给他们以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。

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

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